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

【社工‧社群‧行動】成長營隊

【社工‧社群‧行動】成長營隊
活動報名網頁
http://mice.tw-npo.org/act_detail.php?act_serial=20080831223341
活動簡介

實務社工的需求
小美,25歲,是家暴中心的社工員,手上七、八十位個案,除了背個案的壓力之外,如果排班on call的時候,半夜三點也得爬起來,在黑暗中騎車至某警察分局或是某個案住處。

她知道家暴或是兒童遭受性侵的案件沒辦法等待,故對每位案主都盡力的協助。小美雖很自豪自己是一位助人工作者,但,她怕黑,卻總得一個人半夜騎車,想著夜間的工作,給她的保障是什麼?超時工作所累積的假卻找不到時間休。當人不在辦公室時,聯絡個案、警察局、各單位時,使用的是自己的手機。

她希望:薪水是一個合理的待遇、夜間工作是相對的保障、家訪時評估有危險是可獲得支援…

小豪,28歲,某市立醫院之前醫務社工,常需面對個案及家屬的哀傷、憤怒的情緒,小豪常常覺得力不從心;曾經在一次處理醫療糾紛時,還被生氣的病患家屬打了一拳,但卻未見院方有什麼積極的處理。有些案件並不是醫院社工角色能處理,有時認為院方的處理很可議,但也無法透過正式管道直接反應或進而衝撞體制。最後因為工作壓力過大導致身體出了狀況,因而辭去工作…

他希望:醫院結構性的問題可以獲得改善、社工能有真正的專業自主性、職場環境的安全可以獲得保障…

處於社會結構下的困境
社會工作者服務的對象大部分是社會的弱勢族群;社工的教育傳承也一脈教導這是份助人的專業,但是卻忽略絕大部份的社工也是受僱者,有與其他行業一樣的勞動需求:合理的休息、工作安全的保護機制、調薪的制度、超時工作有加班費等職場保障。

社工不忍心案主遭受不公平的對待,卻往往忍受自己處在一個不合理的工作環境?看似簡單的問題,確是目前社工一般的處境。政府如何看待社會福利的角色?願意投入多少資源在社會福利上?經濟發展至上的社會價值、機構缺乏真正的內部民主、存在於機構內之勞資與夥伴的交錯關係、以及文化上對於”行動”的擔心、排斥等等層面的問題,都大大降低社會工作者面對困境可有的行動力。

聽聽過去不同的社工社群,關於他們的故事
面對愈來愈嚴苛的處境,身為社工的一份子,真的無法做些什麼嗎?其實,從過去到現在,有許多社工人,面對自己遭遇的不同困境(不一定是勞動議題),已組織起各種社群/團體。有人面臨隨意遭政府裁撤社工人員編制;有人體會到機構缺乏內部民主,並遭遇解僱的經驗;有人意識到「專業化」修法方向其實無法解決實務社工的困境;有人面對專業知識及資源匱乏的處境,思考如何提昇專業技能。這些社工人從逐漸地意識到問題,進而聚會討論、組織,除了彼此相互的支持,在專業上的成長,也在議題的處理上展開行動。

他們是這次營隊的主角之一---「漂流社工」、「類社工」、「社工師法受害者聯盟」、「安貧樂道」、「中部精神科社工月會」等等,其他社群持續安排中……

我們希望透過社工人所組織的社群經驗分享及專題討論,以社工人為角度出發,來看台灣社工的處境,進而了解社群組織的行動(或不行動、不能行動)。期待社工人除了同理、關懷案主,做好各種服務工作之外,也能在個人的需求以及勞動議題面臨不合理對待之時,有力量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。

期待在營隊之後,與會者能本著革新社工工作環境的意念,讓薰陶後的種子發芽。我們雖然不是阿姆斯壯,但是請相信,我們的一小步,將會是社會工作工作環境改善的一大步。

社工工會籌備小組是誰?
身為一位社會工作者,本著「助人的專業」,以接納的態度與各種工作方法、聯結資源協助案主。但,我們在工作的環境中,也會面臨生命安全的威脅、職場安全上的風險。然而,並不是所有的機構都有完善的制度保護著我們,往往在期待有效的協助案主的同時,卻忽視了對我們勞動權益的相對保障。

要如何建構更安全、有保障的社工職場,社工工會籌備小組因應而生,成員由不同領域的社工以及社工相關系所學生組成,期待團結社工力量,創造一個更合理的職場環境。
進一步認識我們,社工工會籌備小組BLOG:http://swerunion.blogspot.com/

活動報名資訊請查看http://mice.tw-npo.org/act_detail.php?act_serial=20080831223341
可於該網頁直接報名

沒有留言: